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社区养老保险减负方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社区养老保险减负方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数据和情况汇报,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支持、补贴等多种方式,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还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了更多的***额度和优惠政策。
此外,***还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和指导,确保政策落地生效。总体来说,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良好,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5月1日后养老保险就要降了,那对于自由择业者的交费也会降吗?
喜大普奔,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下降至16%,同时自由职业者也就是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比例也降低了,社保基数也降低了,这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绝对是一件特别实惠的事情。
2019年4月8日,人社部发布了***院印发的社保费率降低的方案文件,里面分别提到了三件利好的大事,每个都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企业养老费率降低
以前很多地区企业养老缴费比例为20%或者19%,从这次的方案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养老费率可以降低到16%,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无疑是重大利好,减税降费。
2.企业失业保险费率降低
失业保险。如果是城镇户口的需要个人和单位共同承担,如果是农村户口的是公司全额承担,失业保险费也会从以前的1%的逐渐下调,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承担的费用都降低了,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3.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基数、费率均降低
方案中明确规定,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定适当得基数缴纳,也就是真正备案过灵活就业人员的都可以按照社平工资的60%-300%缴纳就可以,当然费率也是按照降低后的计算即可。
而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是以实际工资基数为缴纳基数才可以,那么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可以说是双重减负,双项降低!
感谢阅读,欢迎添加我的关注!
说起5月1日的养老保险降费,对于大家来讲是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降低社保缴费。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降低缴费比例,二是降低缴费基数。
我们缴纳给社保的保险费用,就是缴费比例乘以缴费基数。比如大家最关注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本人承担缴费基数的8%,用人单位一般承担13~20%。
按照最低缴费基数3000元计算,每月职工本人需要承担240元,用人单位一般需要承担390元到600元。按照高比例缴费的话,一年1万多元。所以,很多企业反映负担很重。
这次国家提出要降低社会的社保负担,因此***院办公厅出台了《降低社保费率综合实施方案》,一方面要降低企业缴费的比例,另一方面要调整社保缴费基数。
降低企业的缴费比例,主要是将企业负担部分由最高20%可以降低到16%。大约能够降低企业负担3000亿元左右。企业缴费比例降低,对于多数地区自己缴纳费用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是没有多少影响的。
因为,多数地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是20%,相当于个人承担8%,同时承担企业的12%。这可以说是全国最低的水准了。因为,我们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全国转移的时候,要求转移的比例就应该达到20%(个人8%,统筹12%)。除非像杭州一样,有特殊照顾政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照养老18%的比例缴纳。但是杭州的最低缴费标准是80%,目前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予以降低到60%。
另外,上海的灵活就业人员,实际上养老保险是按照28%比例缴费的,如果按照调整后的比例应当按照24%缴纳,上海灵活就业人员这次可能会降低负担了。
此次养老保险的调整,对于自己缴费的人来说,应该是会有所下降的。以下说说个人的看法。
1. 养老金调整对自由缴费人员的影响:
灵活就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在企业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无业人员等,都可以自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承担养老保险的费用。
今年养老保险的调整,对自己缴费的人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影响:
(1) 缴费基数调整为60%至300%。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幅度,过去是60%-100%。按照更高的基数缴费,那么相应可以获取更多的养老金。
(2) 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化。
之前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现在是包括私营和非私营的全口径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引入了私营单位,一般来说私营单位的社平工资会比非私营的单位低,所以这种计算方法应该是会降低社会平均工资的幅度。一旦社平工资降低,那么算出来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也会相应有所降低。
这个从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来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社区养老保险减负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社区养老保险减负方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6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