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居家养老红色公益活动总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居家养老红色公益活动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4年敬老院护理员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如下:
本着中华民族的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精神为中心,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有:打扫家庭卫生、买菜做饭、精神慰藉、读书看报、量血压、测血糖、陪医送药、购物理发、洗衣服等,接受了领导委托的居家养老服务,我们深感荣幸,同时责任感重大,牵挂更多!在50位服务对象中女性26人,男性24人,最大年龄86岁,最小57岁,其中服务人群里有轻度老年痴呆,半身瘫痪,就这样的一群弱势群体让我们放不下心,牵肠挂肚,尤其是刮起风下雨,有的老人房屋漏水,积水,我们都要及时把老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雨停了后清理房屋里的污水。我们的工作长年的为老人有所为的工作着,发挥了“雪中送炭”的服务精神,一年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达90%以上,有的老人还把我们当闺女一样看待。
养老家园送餐的心得体会?
养老家园送餐的体会:
现在很多村都建有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老年食堂这块,还有很大的空白,很多村由于村小老年人口不多,就餐人员少,配套资金不足等无法提供老年的就餐服务
今年县里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助餐配送服务,整合***综合利用率,通过已建老年食堂的村把就餐配送服务辐射到周边村,消除老年助餐服务盲区,让每个老年人享受到社会的关爱,有效的解决了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去年桐二试点以来
以***会较深:1、资金配套不足,光靠上级补助的资金维持正常运转比较困难,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引入政府补贴+社会筹资等模式减少成本支出。
2、服务人员专业化有待提高,资金的局限使得配餐送餐等人员不能专职从事,只能抽时间到位,应该从安全性、持续性出发,招录专业的具有营养搭配只是的配餐送餐人员。
3、服务精细化有待加强。由于身体、个人喜欢等,老年人饮食偏好不同,现在是根据大多数统一模式送餐,是否可以让服务更贴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尽量一餐设置四五个种类的配置,让他们有选择余地。
沈阳最新确3例感染***病毒患者,我们应如何面对?
吉林舒兰的本土疫情,已经在辽宁沈阳造成了跨省传播,并出现了小范围的扩散。不过,对沈阳人来说,现在这个局面还没有必要慌张,严格执行当地的防控要求,尤其应做到不扎堆,少聚集。
东北三省,是家文化、朋友文化很浓厚的地方,家人和朋友之间,有事没事特别喜欢聚在一起喝两杯,东北人的豪爽在聚会中也显示得淋漓尽致。不过,在疫情期间,爱聚会却成为东北人的“致命”缺点。
聚集,是疫情快速传播的最主要原因。细数各地出现的本土病例,家庭聚会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哈尔滨的疫情,首先就来源于一次跨社区的家庭聚会。而吉林舒兰这一批疫情,一大家人之间的内部聚会,也使疫情呈裂变式的传播。而沈阳的4例,也走得非常近的同事。
这里,真经并不是说家人和朋友不能聚会,但在整个东北仍然受着境外输入疫情和本土疫情双重夹击的时候,我们的聚集应该减少,甚至应该杜绝。在这段时间,尽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把生活圈子缩小到一家三口和三点一线。
特别是有学生的家庭,更是要注意这一点,去商场、医院等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注意防护,全程戴好口罩,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家人,保护邻居,保护全城人的安全。
真经也希望,沈阳的病例到此为止了,后面即便再出现,最好也是在集中隔离区里出现。
国内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某些局部地区会出现疫情反弹情况,我们要按照防疫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防疫工作,用4个字来说就是“听话照做”。
从5月10日起,沈阳确诊3例***肺炎***患者,5月10日确诊一例吉林市舒兰市***肺炎聚集性疫情关联病例,之后又连续出现两例关联***例。3例确诊病例均来自同一个单位!目前,沈阳市疾控中心已经排查出3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354人,其中在沈220人,信息横传外省市134人。
目前,被摸排出来的这些密切接触者,已按照防疫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集中隔离,防止疫情扩散。沈阳市还要加强核酸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此次疫情3个病例均发生在一个单位,对于单位的[_a***_]管控至关重要。防疫主管部门会***取一系列措施进入该单位进行相关防疫防控工作。
我们要有自我防范意识,疫情并未结束,不可掉以轻心,出门正确佩戴口罩,不到人流量大的地方去扎堆,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好自身和工作区域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防疫主管部门的要求办事,这样可以减少疫情感染的风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居家养老红色公益活动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居家养老红色公益活动总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5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