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年人也有娱乐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年人也有***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农村年龄大的老人们,他们闲暇时的***活动是什么?
农村老人,闲了***活动就是下棋,聊天,听戏,看戏,闲转溜弯儿。
1.下棋。有的老人喜欢下象棋,夏天,树荫下,三五个人一坐,两个人下棋,其他人围观。有的还能因下棋走那个棋子吵起来。前两天,我在村里,和一老大爷聊起下棋的事儿,老大爷说,来,咱爷俩杀两盘。
2.聊天。晚饭后,在村头儿凉快的地方,老人们都出来了,或靠墙上,或坐块砖头,摇着扇子,天南海北扯起来了。从古到今,从皇帝到平民,想到哪儿聊到哪儿。
3.听戏。好多老人,拿着个收音机,或听唱机,开的声音可大。大老远都能听到,有的唱《穆桂英挂帅》,有的唱《小包公》。
4.看戏。打听着邻近村里,哪儿唱大戏?就几个人一起,骑个电三轮去看戏去。
5.溜弯。三五人,骑个车,或步行,就在路上溜弯。哪儿热闹,往哪儿凑。哪儿稀罕,就去哪儿看。有时一天能跑几十里地。
为什么老人普遍喜欢听戏曲?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老人,都是从听戏曲的年代走过来的。
回想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前,人们的文化生活并不丰富。能有的也就是看看电影,听听收音机等。电影也不能常看,所以更多的就是听收音机了。
那时候的收音机里面的节目,主要就是戏曲、歌曲,其它的节目很少。在听戏曲当中,北方的男人主要是听京剧,而女人则是更喜欢评戏。上海人喜欢听越剧和沪剧;河南人喜欢听豫剧;甘肃一带的人更喜欢大嗓门的秦腔。
就拿北方人来说,人们对于京剧的四大须生和四大名旦了如指掌。对于各位戏曲名家的剧目和一些著名唱段也都是耳熟能详。不过那时候的戏曲名家也就确实唱的好,听他们的唱段也确实是一种享受。
女人们喜欢评戏,尤其喜欢新凤霞和小白玉霜的评戏。岁数大一些的女人,喜欢听小白玉霜的唱腔,似乎小白玉霜的唱腔能够勾起她们心中的情感细胞。而很多女人则喜欢听新凤霞的评剧,那好听的韵调,活泼跳动的表演风格受到广大妇女同胞的喜爱。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长期的戏曲浸染下,大多都会唱几段自己喜欢的著名唱段。
在公园里,不少老人自娱自乐,在京胡的伴奏下,唱着自己喜欢的段子。周围还围着很多人,或是不断的点头,或是小声的评论着。不管唱的如何,老人们满足了,开心了,也就达到目的了。
喜欢戏曲,是一种情怀,而且是一种难以割舍的高雅情怀。我们要理解老人,鼓励老人。老人的这种爱好,也算是戏曲在民间的发扬光大吧。
爷爷辈的都喜欢戏曲,小时候经常跟着一起看戏曲频道,西北地区目前还保留着节日唱大戏的习俗,是老一辈人的一种信仰,以前村里还有戏曲自乐班,寒冬腊月忙完农活就会在家里唱戏,可能我们感觉戏曲跟“潮”不搭边,但在那个信息和***匮乏的年代,这是最好的解闷方式。
返观现在,也有好多年轻人开始喜欢戏曲了,听郭德纲的相声才发现北京小曲、河北梆子、京韵大鼓、太平歌词这些才真正耐听,比现在的口水歌不知道好听多少倍,京剧作为国粹,也是从郭德纲的相声中听到“叫小番”后才知道有“四郎探母”选段,张云雷的“探清水河”,岳云鹏的“送情郎”,李胜素,于魁智的“四郎探母”“梨花颂”等,秦腔作为“百戏之祖”,是从听过华阴老腔后才知道还有这么雄浑敦厚的唱腔,不愧是中国最早的摇滚,“二堂舍子”“二进宫”都是脍炙人口的选段,相信年轻人听过之后也喜欢上的。
首先要说中国的戏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戏曲都非常的喜爱。由其老年人更是如此。有些老年人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是在这种听着戏曲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听戏曲对于他们来说以经习惯了。也成了他们终生的喜好,就像现在的年青人爱听流行歌曲一样。这里我们要着重强调中国的戏曲那可是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也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瑰宝。它是经过几百上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艺术精华。每一处戏都是精典的历史故事,每一句唱段都是真正的国粹!现代的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戏曲多了解多鉴赏并且能够传承下去。让中国戏曲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不断的发扬光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年人也有***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年人也有***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4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