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老机构创业和经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养老机构创业和经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企业倒闭职工自主创业养老保险怎么缴费?
可向原用人单位索要《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若原用人单位没有的可以向当地人社局的劳动关系科索要。填写完毕后,由原用人单位加盖公章后,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交至社会保险所,办理个人缴费手续,即可个人进行缴费。
0
企业倒闭职工自主创业养老保险只能自己缴纳。企业已经倒闭了,所以也就不存在这样,你的养老保险只能自己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纳。
企业倒闭也就是说企业不存在的,这样企业不可能还给你缴纳社保,你自主创业也就是无业的个体人员了,这个时候你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还可以和以前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合并计算缴费年限。
如何在养老领域创业?
养老领域创业是比较难的,看似体量大但很难赚的到钱,即使医养结合这种还是有一定门槛的也一样。当然除了保健品和理财这种忽悠老人的做法。不过我也看到有些成功的项目。重点要在买单主体上考虑。如保险转移支付,轻老人的提前消费,子女决策的消费。大的机会可能还要等5年左右。
我觉得首先我对养老领域的创业并不抱有很大的欣赏。因为养老领域已经炒了这么多年,至少有五年了。想在里面创业的人早就开始还,现在你进去只是喝汤了,连肉都舔不到。甚至连汤也不一定有。首先从技术上来讲,我经常会去看在上海召开的那个养老博览会。技术还是很要紧的,尤其是国外的公司,他们对于这方面也因为提早步入老龄化社会,所以说技术很忧郁,在国内还是很难超越,当然你要是拷贝一下也是一件事情。
其次,你想创业的话,尤其是在养老领域,这样的创业需要一笔很大的初始资金。这个初始资金我感觉你一个人拿不出来,甚至找银行***啊,找合伙人啊都拿不出来。所以还是不要在养老领域创业。如果是单单的开一家养老院的话,那还是可以的。
就以开养老院举例,你去看看当地的养老拥有多少能不能满足你们当地的老人,然后去看看申请要多烦需要什么地皮之类的。反正一套下来估计一千万左右吧。同时你要请护工啊,请医生啊,还有装摄像头啊,买床位呀,装修啊,满打满算下来两三千万应该要。
首先我是一名创业者。我的核心业务是为养老需求的人提供养老资金的规划方案。
我个人的理解,养老的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支出方面。特别是健康支出。如果说烟酒可以戒掉,旅游可以省掉,那么高品质医疗的这笔钱戒不掉也省不掉。需要提前准备出来。
2.收入方面。主动收入,靠劳动挣钱,恐怕顶多就只能挣个零花钱了。像样的收入,来自被动型的收入规划。房租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不够稳定,那么现金类的配置行不行?
老龄化社会是一头灰犀牛,你可以***装看不见,但是它会一直冲过来。这样的创业算不算是养老领域的创业呢?直接为养老规划收入和支出,不是善莫大焉吗?
养老行业,是否有大的创业机会?
现在的法律和道德是不允许私立养老院发展的,除非你是上市公司。具体原因你可以搜索哈。
看现在的人口状况会在80后老去的那一天集体爆发,只有到那时候估计私立养老院才会迎来春天。
当今,养老已不单是老人关心的问题,也不止是赡养老人的中年人关心的问题,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未老先忧”。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显示,78.8%的受访青年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86.1%的受访青年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其中,“90后”(80.6%)最担心自己未来养老,“85后”(87.0%)最担心父母养老。
“421”模式下,夫妻两人除了自己,下有1孩子,上有4位父母甚至祖父母,两人扛起三代人,面临巨大压力。而更为年轻的为了避免自己“老无所养”,已在担心个人养老问题,毕竟当今养育一个孩子成本太大,加上年轻人观念更新,“养儿防老”已不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这将催生出更多新的养老模式和养老产业。
目前来看,养老各个板块都仍存在较大的空缺,如果资金充足,可以尝试建立机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等都是当下最热门的养老模式,如果资金并不充足的话,智慧养老相对而言门槛较低。
当然,如果想要创业,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目前养老有哪几种模式?又包括了哪几种商业模式?哪种模式未来更贴合[_a***_]需求?如何创造更多盈利模式?如何学习借鉴国外领先的养老理念和方法、将其本土化、寻求不断发展?等问题都是需要深入了解的。建议去听一下9月份广东省信协办的2019中国健康养老行业发展高峰论坛,这是比较权威的论坛,也请了很多行业大牛来解读行业情况,对于深入了解行业情况很有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老机构创业和经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老机构创业和经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cckm.com/post/28210.html